夏秋之交,蜂类出行活跃,近期医院接诊的蜂蜇伤患者也明显增多。
吴大爷,70岁,在登山时不慎被野蜂蛰伤,当即感疼痛剧烈,遂被家人送至医院就诊,后经及时、有效治疗后好转出院。
钱阿姨,58岁,在茶园游玩时不慎被胡蜂蜇伤,后出现局部肿胀、疼痛、血性尿液,立即赴医院就诊,诊断为重度蜂蛰伤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,经血浆置换等多种抢救措施治疗,挽救了生命。
“小蜜蜂”为何能有如此威力,甚至能危及人类生命?发生蜂蜇伤该如何急救?人们又该如何预防?一起来了解。
哪些蜂会蜇人?
蜜蜂,是人们较常见的会蜇人的蜂类。蜜蜂通常性情温和,然而,当它们感觉到蜂巢受到威胁时,就会发起攻击。蜜蜂蛰人后尾刺会连同毒囊脱落于蛰伤处,随后因失去与部分内脏相连的蜇针而死亡。毒液呈酸性。
胡蜂,常见的有马蜂和黄蜂。胡蜂的攻击性较强,当它们感知周边环境受到威胁或蜂巢被破坏时,容易主动发起攻击。胡蜂的蜇针不易脱落,可反复蛰人并注入毒液,毒性更大,呈碱性。临床中重症患者多源于胡蜂蛰伤。
蜂蜇伤后有什么感受?
轻度反应(局部反应):蛰伤处迅速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,中心可能有毒刺残留。这是最常见的类型。
中度反应(较大局部反应):肿胀范围持续扩大,直径可能超过10厘米,可持续数天。可能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乏力、低热。
重度反应(全身过敏反应):迅速出现荨麻疹、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、声音嘶哑、头晕、面色苍白、脉搏微弱、血压下降、甚至休克昏迷。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,立即呼叫120!
迟发性严重反应(多器官功能损伤):在被群蜂蛰伤或蛰伤后24-72小时内,可能出现溶血(酱油色尿液)、横纹肌溶解、肝功能损伤、肾功能衰竭等。即使当时感觉不严重,也建议尽早就医检查。
蜂蜇伤现场如何急救?
第一步,迅速脱离危险环境。保持冷静,立即用衣物护住头颈,逆风方向、沿直线路线缓慢离开现场。切勿大喊大叫、胡乱拍打或奔跑,以免激怒蜂群,引发蜂群进一步攻击。
第二步,紧急处理伤口,检查并移除毒刺,这是关键!蜜蜂毒刺要用硬卡片(银行卡、身份证等)沿皮肤表面平行刮除,或用镊子夹取。胡蜂无断刺,无需此步骤。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(蜜蜂毒液酸性)或醋(胡蜂毒液碱性)冲洗伤口,如果分不清,用清水即可。同时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伤口15-20分钟,以减轻疼痛和肿胀。切记,不要用手直接挤压伤口或用嘴吸吮毒刺!这会导致更多毒液注入体内。
第三步,观察病情,及时用药与就医。对于轻症,可涂抹虫咬皮炎药膏以止痒消肿。一旦出现任何全身过敏反应的迹象,立即拨打120。被群蜂蜇伤,尤其是胡蜂蛰伤,或蛰伤部位在头面部、颈部,即使当时感觉良好,也强烈建议立即就医观察。
如何预防蜂蜇伤?
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,避免穿颜色鲜艳或花色鲜艳、黑色的衣服。尽量选择浅色、光滑面料的衣物,蜂刺不易附着。
不要使用香味浓郁的香水、发胶、护肤品。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。吃完食物及时清理现场盒残渣。
远离草丛、灌木丛等蜂类可能筑巢的地方。野外活动不随意翻动地上的朽木或石块,那里可能是蜂类的巢穴。不招惹、不拍打蜂类。
发现家附近有蜂巢,切勿自行处理,应联系消防部门或专业机构清除。
再次强调:平静勿动、浅色衣物、密封食物、专业清巢、紧急远离、识别过敏。遵循这些建议,您就能极大地降低被蜂蛰伤的风险,享受安全的户外时光。